農民日報:農交會的開場白第一語言是“綠色”
橙黃的是玉米棒子,深綠的是柿子椒,鮮紅的是西紅柿,深灰的是芋頭……在綜合館超大公司的展臺前,眾多的購買商和經銷商聚集在顏色奪目而“體形”優美的農產品前。但購買商朱淑勤卻告訴記者:他們最感興趣的并不僅是農產品的外表和包裝,他們更看重的是這些產品都是綠色產品。超大公司的生產基地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生產,能夠確保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消費者放心,經銷商也放心。他們因健康而選擇“超大”。據了解,超大公司第一天就簽訂了30多億元的合同。
記者這幾天在農交會上采訪,發現經銷商關心農產品的品牌,但是更關心農產品是不是健康食品;而參展商宣傳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是如何確保生產健康食品的。用采購商周超的話來說,就是“綠色”是本屆農交會的“第一語言”。
在江蘇興云集團的展臺前,擺著從鵝頭一直到鵝掌的各個部位制作成的產品。老總吳松青在同經銷商洽談時,并不是介紹產品品種如何全,也不是介紹產品口味如何,營養如何,而是詳細介紹他為確保生產綠色食品而建成的良種保障體系、技術保障體系、飼料保障體系、科技開發體系。一直到經銷商深信興云的產品的確是綠色產品,他們才簽下一筆大額合同。
在山西青龍山莊集團的展臺前,經銷商———天津楚江商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洪盛一再詢問各種雜糧產品產地的情況,當青龍集團總經理樊長學拿出產地絕對無污染的強有力證據時,張洪盛才同他們簽下了一筆訂單。張洪盛告訴記者,他準備把青龍山莊的小雜糧推向日本,而日本消費者對健康極為關注,甚至十分挑剔,只有拿出產地絕對無污染的證據,他才能成功說服日本的消費者。
河南龍云集團是本次農交會收獲較大的參展企業之一,會展不到一半時間他們就簽下了一億多元的銷售意向。董事長郭自安告訴記者,他的收獲得益于本次農交會的嚴格規定———不是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農產品不得入內。他說,這一規定實際上是最好的廣告,因為很多經銷商就是沖著這一規定才趕來參加這一盛會,這次農交會等于是優質健康農產品的大聚會。而對于參展的企業,參展本身也成了一種榮譽。郭自安說,農業部這幾年著重抓綠色、有機與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龍頭企業負責。因為很多龍頭企業正是因為生產綠色、有機與無公害食品才獲得了市場機會。
參加這次會議的西藏農業局的彭鋼齡處長有很深的感觸,他說,本次農交會是一個重要的信號,也是一個很好的導向,那就是今后農業結構調整必須向綠色食品方向調整,否則,種出的農產品就會被市場所淘汰。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陳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