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吁完善臺農產品運銷渠道
18日在福州舉行的臺灣農產品供需見面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相關業內人士提出,擴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的銷售,亟須盡快建立有序的輸出模式、暢通的銷售網絡和統一的市場品牌,完善臺灣農產品營銷大陸的市場機制,培育穩定的臺灣農產品運銷大陸的渠道和網絡。
據新華社福州5月18日電,祖國大陸于去年開放了18種臺灣水果檢驗檢疫準入并對其中15種實行零關稅,今年又新增4種臺灣水果準入、開放11種臺灣蔬菜準入并實行零關稅。如何突破銷售渠道不暢帶來的市場制約,提升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使「準入」現實地轉化為「進入」,真正把握臺灣水果在大陸的商機,是目前兩岸農業界相關人士普遍關心的重要課題,這也成為此次臺灣農產品供需見面會上與會人士討論最多的問題。
臺灣區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主席張啟盟建議,大陸應從南至北規劃建設一批臺灣農產品集散中心或設置臺灣農產品批發銷售中心,這將有利于打造一個兩岸農產品統一、穩定、常態化的貿易模式和安全暢通的銷售渠道,改變目前臺灣果菜商零散的小額訂單式貿易狀態。
福州超大現代農業公司董事長郭浩認為,組織一些擁有健全的營銷網絡、資金實力和農產品保鮮技術的采購團入島洽談、采購,借助大陸采購團現有的銷售體系進行運營是將臺灣農產品快速納入大陸市場、進入大陸消費者菜籃子的有效途徑。
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品牌建設成為兩岸業界關注的話題。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副總經理張春華說,目前臺灣農產品原產地認證問題還未能解決,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農產品品牌混亂,被仿冒侵權的事件時有發生,希望島內商家能盡快整合統一的外銷品牌。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李水林表示,針對農產品在大陸的注冊、原產地認證以及被仿冒侵權問題等臺灣業界關心的問題,商務部正在積極研究解決辦法,保護臺灣農民的合法權益,大陸方面已授權海貿會與臺灣島內民間機構就產地證明文件、檢驗檢疫及運輸等問題進行商談。
來源:【大公網訊】或【大公專訊】為本網實時新聞,非引自《大公報》,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