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果適合在福州種植
本報訊 “我已去福清、漳浦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區考察過,發現這些地方和臺灣土壤、氣候相對接近,基礎設施和其他條件都不錯,臺灣農產品落戶這里的產、運、銷都不成問題。”昨日,從事農產品的經營運銷、常年往返于兩岸之間的臺商王煉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對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安家”充滿信心。祖國大陸巨大的市場,已經讓部分臺商行動起來,直接在大陸投資,建起了臺灣水果生產和加工基地,在大陸生產臺灣品種的水果。
臺商有意在榕建基地
負責組織“5·18”臺灣農產品登陸的臺灣區農業合作聯合社常務理事、曾永長國際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永長透露,此行目的除了考察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可接受程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評估臺灣農業界來大陸發展的可行性。 而多數臺商也對在大陸建立臺灣水果生產和加工基地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閩臺果品交易中心負責人郭創天分析說,考慮到大陸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的豐富,以及運輸費用和產品損耗的降低,在大陸直接建立生產基地有望將臺灣水果生產成本和售價降低3倍左右。
精致農業可借鑒
“5·18”除了給兩岸農業界帶來無限商機外,也帶來了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方式的交流。
臺商王煉煌認為,臺灣可耕種土地面積的窘迫“逼”出了臺灣的精致農業。臺灣農人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向來勇于嘗試新技術,因此臺灣農業的進步速度相當快。而現在進入大陸的高質量臺灣農產品必將刺激大陸農業的發展。
王先生介紹說,來自臺灣的優質品種對大陸農業一定很有幫助。除此之外,對同種農產品要根據其品相和質量進行“分級包裝”等先進的銷售和管理理念也會影響到大陸農業的發展。現在臺灣的精致農業已經精致到了利用農場來進行休閑觀光旅游的地步,這可以作為大陸農業發展的借鑒。
本報探尋臺灣水果價格調查
“今年海交會臺灣參展企業多,臺灣農產品展區和澎湖館備受關注。”福州市常務副市長梁建勇在第八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席講話,突顯了臺灣農產品展區的重要。而梁建勇這一“點撥”,也自然而然將我們的目光焦點轉向臺灣農產品。
“黑金剛”蓮霧35元(每500克,下同)、“新世紀”芒果8元、“大金煌”芒果9.5元、“大臺農”芒果5元、臺灣楊桃25元、釋迦(番荔枝)25元、菠蘿基本都在3元左右。這是開業一個多月的閩臺果品交易中心部分臺灣水果的價格。
臺灣水果在祖國大陸正處于推廣期,但售價“偏貴”也是不爭的事實。臺灣水果有實現“平民化”的可能嗎?
臺商:價格降下來,不是必要因素
對于臺灣水果的售價組成部分,臺東縣果蔬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沈百合對記者進行了詳解:“首先是生產成本,臺灣的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要比大陸高出一大截。此外,交通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水果作為講究鮮活的農產品,繞道的話,必然加劇損耗,運輸成本的提升在無形中加大了交易成本。”
沈百合所“揪心”的也正是相當多的臺農、臺經銷商頗為無奈的。“在直航沒有辦法實現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在營銷手段上做些文章,比如說走禮品路線。”
“價格降下來,不是必要因素。”廈門慶圓貿易有限公司執行長臺商溫仁得則告訴記者,只要臺灣水果經得起“精品路線”的“折騰”,就能夠贏來自己的市場。
記者同時留意到,當臺商們談及臺灣農產品來大陸發展的前景時,他們頻繁地使用了“通路”一詞。一位臺商向記者說明了他們這個口語習慣用詞的意義和大陸詞語解釋的微妙區別,他們所說的“通路”的涵義一定程度上涵蓋了銷售渠道與銷路以及市場空間的意思。“有了通路,我們自然就會來大陸發展。”
超大:若實現大三通,起碼降價3成
談及臺灣農產品進入祖國大陸市場,超大現代農業集團(以下簡稱“超大”)是不得不提及的企業。由于多次承接臺灣農產品進口,超大可謂最有發言權的大陸企業之一。
超大戰略研究所的鄭景容回憶了一年前的那次“兩馬直航”:2005年5月14日,超大承接進口第一批總量為14噸的臺灣水果從臺灣高雄出發直航馬祖,經馬祖短時間停靠后,立即轉航大陸福州馬尾港,并于15日到達,歷經時間縮短到24小時以內。
“也就是說,前一天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臺灣水果,第二天便可運抵大陸,這一航線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了兩岸鮮活農產品貿易的巨大前景。可惜的是,當首批臺灣水果經‘兩馬航線’登陸后,這一重要的兩岸直航線路隨即因種種因素被封鎖,雖說現在的政策已有松動,但更多的是我們與有關方面玩捉迷藏的游戲。”聽得出來,鄭景容不無惋惜。
“不走兩馬的話,那只能走‘標準貿易通道’,基本都在一周以上。而長時間的海上運輸十分不利臺灣水果運銷大陸的常態化經營。”鄭景容如是說。而超大董事長郭浩也認為,實現直航對兩岸貿易很有益處。“若能實現大三通,從高雄港直接發往福州,基隆港直接發往上海,臺灣水果的價格起碼降3成。直航,需要兩岸業者的共同努力。”郭浩如是說。
來源:東南快報